
国家发改委表示,“十四五”时期,污水处理的主基调已经有所变化,从“增量建设为主”逐步转向了“系统提质增效与结构调整优化并重”,要提升存量、做优增量,建设高质量城镇污水处理体系。而在这一阶段,污水处理最大的短板有4个,分别是: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污泥无害化处置不规范,以及设施可持续运维能力不强等。其中,“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名列第一,凸显了其重要位置。在任务方面,规划也是相应地重点突出了4大任务,即:管网、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和污泥。
看得出来,“十四五”污水规划中,管网的任务被提得非常靠前,凸显了其重要地位。事实上,这也不是中央第一次表态要重视管网问题了,此前在多次重要场合和文件中,都发出过明确的信号——管网问题将成为“十四五”污水治理的重点。今年3月,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这是“十四五”时期的最高纲领,其中就明确提到了管网的问题。
规划第三十八章第二节“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规定了“十四五”时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几大任务,其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在水污染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排在精准提标、污泥无害化、污水资源化之前,位列第一。
“十三五”时期,我国污水治理的一大任务就是“黑臭水体治理”。截至2019年底,全国2899个黑臭水体的消除比例达到86.7%,其中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消除比例为96.2%,其他地级城市消除比例则为81.2%。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后黑臭河道时代”。后黑臭河道时代,最大的痛点就是管网。
规划中特别提到了一个区域,就是“长江经济带”。对于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县城,要大力实施污水管网改造更新,基本解决管网混错接问题,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
规划中还强调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以雨污分流改造为例,对于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要采取措施,减少雨季溢流污染。同时稳慎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不搞“一刀切”。同时,规划中还提出了6项具体的技术要求,给出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以“管网建设质量管控”为例,就要求“管材要耐用适用,管道基础要托底,管道接口要严密,沟槽回填要密实,严密性检查要规范”,感觉非常具体。此外,还要加快淘汰砖砌井,推广混凝土现浇或成品检查井,推广球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管等管材。这样一来,未来地方在执行规划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技术路线。事实上,“十四五”污水规划不光是从建设任务中给出指导意见,还规定了许多相关的保障措施。还是以“管网建设质量管控”为例,规划第五章“保障措施”中就规定,要加强管材质量市场监管,严把生产质量关,以伪劣管材生产和销售聚集地为重点,严厉打击伪劣产品。有这样一条相配套,就可以从源头上把控住管材质量,保证了管材的耐用。在日常运维上,规划还要求,要“推行专业化运行维护”。例如,要鼓励居住社区将内部管网养护工作委托市政排水管网运行维护单位实施,建立政府和居民共担的费用保障机制。这样一来,就扩大了管网运行维护的范围,有利于扩大市场,对企业也是一个利好。总之,“十四五”污水规划一方面将管网问题提到很靠前的位置,凸显了其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详细规定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和手段,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标准,这些都有利于推动管网问题解决,同时也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大量投资机会,有助于打开市场,释放红利。
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管网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水处理领域的一个“风口”。
转自:环保圈
原作者:伏波望族